动量在学术上是以“动量交易策略”出现,动量交易策略的意思是,预先对标的收益和交易量设定过滤准则,当标的收益或成交量同时满足过滤准则就买入或卖出标的的投资策略。行为金融意义上的动量交易策略的提出,源于对市场中标的价格中期收益延续性的研究。
Jegadeesh与Titman(1993)在对资产股票组合的中期收益进行研究时发现,与DeBond和Thaler(1985)的价格长期回归趋势、Jegadeesh(1990)与Lehmann(1990)的以周为间隔的短期价格回归趋势的实证结果不同,以3到12个月为间隔所构造的股票组合的中期收益呈现出延续性,即中期价格具有向某一方向连续变动的动量效应。
动量/反向策略
买入赢家/输家组合,同时卖空输家/赢家组合的交易策略。其主要步骤为: 1 确定目标证券市场作为交易对象的范围。 2 选定一个时间长度作为证券业绩评价期,通常称为投资组合的形成期或排名期。 3 计算形成期各样本证券的收益率。 4 根据形成期各样本证券的收益率的大小,对目标市场所有样本证券进行升序、降序排列,然后等分成若干组,其中收益率最大的一组称为赢家组合,收益率最小的一组称为输家组合。 5 形成期之后或间隔一段时间后,再选一个时间长度,作为买卖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后的持有期限。 6 连续或间隔一段时期,不断重复2-5行为。 7 业绩评价。计算动量/反向策略各持有期的回报率均值及t统计值,如果t统计值表明动量/反转策略的收益率显著大少0,实业界则称动量/反向策略成功,学术界称存在动量/反转现象,反之亦然
|